“什麼?我可是爲了那份工作才千里迢迢來到這裏的,你現在反悔,這不是擺明了坑害我嗎?袁玫,你別做得太過分了,不怕我把你的祕密公之於衆嗎?”
王松的憤怒幾乎穿透了手機屏幕,對方似乎被他的吵鬧惹惱,乾脆利落地掛斷了電話。
屋內的動靜引起了工作人員的注意,他們擔心王松會失控損壞公物,連忙進入房間查看情況。
許清禾則巧妙地利用這一混亂,裝出一副受驚的樣子,趁機撤離現場。
今日的發現,無疑爲許清禾提供了重要的線索,證實了王松背後確實有人指使,她的懷疑並非空穴來風,心中的疑慮減輕了不少。
沿着這條線索繼續深挖,她不禁思考,那位劉副主任的背後是否也隱藏着同樣的幕後黑手?而這背後的“萬小姐”,會不會就是一切的操縱者?
“袁玫”這個名字在許清禾的腦海裏反覆迴響。
她閉上眼睛,沉浸在原着的情節之中,仔細搜尋着關於袁玫的一切。
不久,她猛然睜開眼,恍然大悟——原來,原着中的袁玫確實存在,並且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
正是她的引薦,使得原本懵懂無知的男主角得以接觸神經科醫生,接受了手術,最終恢復了正常。
許清禾之所以願意暗中幫助那個看似木訥的男主角,其實背後藏着她的一點小心思。
她希望通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幫助,不動聲色地拉近自己與殷昀傑之間的距離。
沒錯,許清禾與殷昀傑同屬一個部隊,作爲文藝兵的她,不僅外貌出衆,家世背景亦是不凡,整個部隊無人不曉她對殷昀傑的傾慕之情。
然而,殷昀傑似乎對情感之事遲鈍異常,直到許清禾未曾明確表達那份心意之前,他對許清禾幾乎沒有任何特別的印象。
在那本描繪殷昀傑生活的書中,他總是如同不知疲倦的戰馬,穿梭於各種險象環生的任務之中,每一次歸來,不僅衣襟上沾滿了風塵,更帶着沉甸甸的功勳。
回到部隊,他彷彿變了個人,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高強度的訓練裏,汗水與堅韌交織成一幅動人的畫面。
每當新的任務下達,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那份果敢與擔當,讓周圍的人既敬畏又欽佩。
除了與他並肩作戰的上級和戰友,那些匆匆過客,在他堅如磐石的心中,難以留下一絲漣漪。
原着中的情感糾葛,許清禾與邵雙雙圍繞着殷昀傑,演繹了一幕幕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而殷昀傑,這位戰場上的猛士,在情感的世界裏卻顯得格外遲鈍,對周遭的愛恨糾纏渾然不覺。
如今,許清禾與殷昀傑結爲夫婦,劇情的軌跡偏離了原本的設定,她開始反思,或許正是自己悄無聲息地走進了殷昀傑的世界,才觸動了許清月敏感的神經,促使她策劃了通過王松來吸引自己注意力的計謀?
意識到這一點,許清禾心中泛起一陣不安。
她明白,自己幾乎是在衆目睽睽之下“帶走”了一個備受矚目的男人,那些長久以來默默守候的追求者,心中的不滿與嫉妒可想而知。
深思熟慮之後,她覺得許清月的行爲雖有欠考慮,但尚在可接受範圍內,無非是想利用王松這個棋子,引起自己的注意,甚至幻想自己會因此對王松產生好感,最終與殷昀傑分離。
鑑於許清月並未真正傷害到自己,許清禾選擇了寬宏大量,決定不再追究,只需在日後儘量避免與王松接觸即可。
對於王松,一個背後有着複雜勢力支撐的人物,她相信時間會讓他自行離開,目前的忍耐只是權宜之計。
許清禾以一種超然的心態面對這一切,認爲自己既然先一步“奪得”了殷昀傑的心,對方心中難免會有不甘,採取一些小手段報復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觸及自己的核心利益,她願意展現出大度的一面。
然而,她心中仍有一絲憂慮,自己的出現改變了故事的走向,殷昀傑是否還會像原着中那樣,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務中?
https://palace-book.com/ 聖殿小說
他對許清月是否還保留着哪怕一絲的記憶?
爲了探明真相,許清禾決定尋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於是,回到家中,她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次鋪開信紙。
前兩封信還未來得及寄出,正好可以將這份新思緒一併傳達。
她在潔白的信紙上巧妙地引入話題,談及部隊中流傳的文藝長。
她好奇地詢問,殷昀傑所在的部隊是否也有這樣一支隊伍,那些女兵是否真的如同傳說中那般令人着迷?
這段文字看似不經意,實則暗含機鋒,許清禾巧妙地用對文藝兵的讚美和嚮往作爲掩護,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意圖。
她還充滿憧憬地提到,如果有機會,自己也非常想親眼見證這些巾幗英雄的風采,想象着她們在舞臺上英姿颯爽的樣子。
她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將來若能探望殷昀傑,希望他能抽空陪自己一同觀賞文藝演出,那將是多麼美好的時光。
這封信,字字句句都透露着對長旅生活的嚮往和對女兵的崇敬,以殷昀傑那簡單直接的性格,恐怕很難察覺到信中隱含的細膩心思。
一切安排妥當後,她滿意地收好信件,轉身繼續投身於緊張的設計圖繪製工作。
隨着窗外落葉輕舞,秋風漸起,她的心思也隨之細膩地轉向了即將到來的季節。
秋,總是帶着幾分涼爽與蕭瑟,卻也是時尚界的一次華麗轉身。
許清禾的筆下,不再是單一的流行追逐,而是融合了實用與美觀的雙重考量。
襯衫的柔軟棉質與外套的精緻剪裁相得益彰。
褲裝的設計更是匠心獨運,摒棄了過於寬鬆的潮流,轉而採用更爲貼合身形的線條。
這不僅僅是一次設計上的嘗試,更是許清禾對時代脈搏的一次精準把握。
儘管外界的變革之風尚未完全吹散舊日的塵埃,但人們對於美好事物的追求已如春草般悄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