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發佈時間: 2025-03-19 18:46:55
A+ A- 關燈 聽書

*今天的更新擔心大家會緊張,先高亮預警一下:
是he,是he,兩對都會是he。
結局主角團不會再有人死(主角團是指阿雋、趙徵、長公主和裴瑾他們四個),彼此之間也沒有啥上一輩的恩怨,有什麽話都會說開,全是結結實實圓圓滿滿的he。
除了已經去世的爹媽爺爺可能沒辦法活過來以外,不會再有啥別的遺憾了,等我慢慢寫。
感謝閱讀∠( ᐛ 」∠)_。

正文:
中秋轉瞬便至,重陽也過得乏味,轉瞬到了十月十五,深秋天寒,一片蕭瑟,趙徵仰頭看月圓,手裡捏著八百裡送來的急報。

千裡共嬋娟,人在四方,唯月亮是一樣的。
平靜無波了五年的江山又叫人點起硝煙,早些時候,所有人都覺得管家散布流言是要攪亂這捧渾水,等泥沙沉底,那尾藏在渾水裡的虎視眈眈的魚才叫人窺見了影蹤。
“截斷我與合黎使臣的來信,窺探盜竊軍事布防細則,一點一點把消息透露給了蕭嶢,又借著散流言一事蒙蔽人視線,叫人以為他只是想挑撥離間,百般布局,隻待今日蕭嶢起兵。倘若不是我察覺得早,把他安排給我的,那些和蕭嶢勾結的‘證據’悉數處理了,只怕就得是你去牢獄裡撈我出來了。”
宋雋眼落在沙盤上頭,身上披著薄甲:“上一遭是把蕭嶢氣狠了,所以這回乾脆就是不死不休的架勢,合黎青壯男子近乎全被征召了——他也不怕亡族滅種,成千古罪人。精壯善戰的隨他突進往京城走,其余大軍分成幾路隨之善後,周匝有派兵去支援的,悉數都被攔下,一番惡戰損失慘重,就算贏了,再追上去的也來不及,眼看他勢如破竹,八百裡加急說他打到了會州府①,只怕傳完這信的工夫,此時已至澤城。”
前者離京城尚有千裡,後者則是直指咽喉。

https://palace-book.com/ 聖殿小說

宋雋眉頭皺著。

這幾年來休養生息,京城的兵馬是一定足備,各州府可就未必了,所謂休養生息,最先休養的也一定是京畿,旁的地方稅賦高,哪怕兵,日常大部分的事務也不是訓練而是耕種。
若有離京城再遠一些,膽子大的,只怕叫人暫時“卸甲”去種田,等有什麽消息在收拾起來的也不是沒有。
到底前兩年太困苦貧瘠了些,這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宋雋知道這是個隱患,只是朝堂上那樣許多張嘴,又和許多人有千絲萬縷的乾系,不歸也不能由她一個人說了算。
沉屙已久,終於是爆發了。
還是爆發在農忙時節。

這倒也有利弊,雖然蕭嶢勢如破竹,但是糧草全靠燒殺搶掠,一旦戰程長些,立刻便跟不上,只是倒還沒有個把他戰程拉長了的。
再其次,便就是他著急忙慌要往京城趕,匆匆忙忙想把宋雋削成人棍兒,又在心裡存著大志向,攻打下來的城池都好好安撫著,傷亡倒是不算太大。

唯一叫宋雋有些黯淡的,是她沒想到,曾經被她親手錘煉的,鐵桶一樣的北疆邊城,居然那麽脆弱。
宋雋捏著線報。
“單是曉得軍事布防也未必有用,邊關布防也算是一塊硬骨頭,這麽容易就被啃下來,只怕是守城將士身邊也有了管家一樣,窺伺多年的毒蛇。”
她目光遙眺邊城,手裡頭的紙條囫圇揉成一團。
“我向皇帝請了兵馬,趙大人,去送我不送?”

趙徵一顆心也被她囫圇揉作一團。

她臨走時候的明光甲是由他親自給穿上的,殿帥原本已走出門庭,忽然就回了頭,懷裡摟著的頭盔隨手扔給副將,兩三步朝他走過來,嘴微微一動,大約是想說兩三句情話。
末了歎口氣:“長公主殿下告訴我說,出征之前說些‘等我回來就如何如何’的話不吉利——你說好了請柬你自己來畫,別忘記了。”
她抬手要抱他,瞥了眼身上硌人的甲,手又收回去。
趙大人沒吭聲,手臂展開,把人按進了懷裡。
“早些回來,別叫我一直等。”

中秋過後不久,在京城閑散了四五年的宋將軍獨當一面,披甲掛帥,登臨點將台。

她出京後數日,前方發來線報,說宋帥與人碰了面,首戰告捷,把蕭嶢困守在一隅。
原本壓抑許久的氣氛終於是得到紓解慰藉,京城才要歡呼雀躍,南邊挾齊王遺腹子謀逆的一行人不知為何,忽然就擺脫了膠著的戰況,長驅直入,趁著京中疲弱空虛,逼近城門。
流言就是這時候興起來的。
最早還是市井中的兩三句閑話,很快便如火如荼地燒起來,蔓延至仕宦大夫、軍中上下——說道是當日陛下遇刺,不僅是和蕭二勾結的結果,還是為了那位眉清目秀的宋將軍——只因為宋帥她,與蕭嶢有一段舊情,而紅顏自古禍水,陛下與人爭風吃醋,一時行差就錯,為了她做下這樣的荒唐事情來。
這與蕭嶢才進京時候紛擾的流言貼合,一時大家都念叨咕噥起來。

女人,自古就是這麽被人拿來遮掩過錯的。
哪怕她此刻正在陣前廝殺,在許多安閑已久的人心裡,也沒這一件香豔韻事惹人矚目。

最開始她勢如破竹時候還好些,這樣的流言始終被壓抑著,眾人尚還對她懷揣厚望,直到如今,十月裡。

趙徵展開那信紙,上頭的字看了一眼便挪開了眼,指節捏得慘白。
“軍心不穩,宋帥遇伏,一再失利,被人逼至淵峙山,糧草截斷,兵馬無援,不知所蹤。”

早些時候的流言登時炸開,眾人原本就被南北兩面夾擊以至於惴惴不安,一時之間對帝王、將軍的憤恨之情燒灼至頂巔,當年的流言蜚語不必明證便在心裡被認定。
宮禁還算森嚴,宋雋府裡頭可沒留守兵,於是門列三戟②的宋家一夜之間被人砸了個稀爛,第二日京兆尹趕去的時候,只剩下一片廢墟。

就中也不乏存著趁火打劫想法的人,只是砸了稀爛才反應過來,搶什麽?偌大一個宋家,除卻擺滿靈位的祠堂,和堆得亂七八糟的奏章卷軸,連略微值錢點的東西都沒有。

而就在這秋風蕭瑟裡,那些挾持江晄謀逆的叛軍,叩響了京城的門。

是夜裡,趙徵收到了皇帝傳召的信函。
外頭已是火光遮天,遞來信筒的是個年輕人,一路上奔跑得灰頭土臉,千難萬險地把那信遞到他手裡,是個破舊不堪的竹筒,遍布著煙熏火燎的痕跡。
他有點恍惚。
想起那個紛亂的夜裡,父親的披風被風吹起,母親去替他尋個手爐,再回頭時,他已經推門離去了。

那時候不知道出了門就是訣別了。

不然他大約會再等一等,等母親妥帖地把手爐塞進他手裡,囑咐他一聲“早些回來”。

時近十一月,天漸寒涼,夜風冷得人骨頭髮麻,趙徵再回頭看了眼月亮,慢條斯理道:“拿我披風來。”

①地名全是我瞎編的,寫的時候地理極其混亂,對著幾份地圖不知道參考哪個朝代,最後決定乾脆我自己編吧(理直氣壯)。
戰爭這一段寫得非常幼稚,修改了幾遍還是廢物,最後選了這麽個版本。這裡是不得不提及的橋段,但我一是沒有實戰經驗,二是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以後再寫類似的時候一定會注意的,最開始激情開文,沒怎麽尋摸文獻看,有什麽處理得不好的很抱歉,大家將就一下(›´ω`‹ ))。
②門列三戟:家裡有三品以上官員的,門前會立戟,門列三戟則極言家中顯貴(三是虛數)。門前列戟是我記得以前看文獻的時候,說到過唐朝時候有類似傳統,說是家裡有功勳的武將皇帝會另外再賞戟,但是一時半會兒沒找著那篇文獻,這裡其實就是說一下宋家人的戰功赫赫,不排除有用錯典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