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這節骨眼,可真夠遭罪的。

發佈時間: 2025-01-11 19:28:42
A+ A- 關燈 聽書

 不過府裏的福晉得了消息確實暗恨了一回。

 只是眼下她在府裏,雖說可以讓人去莊子上警告李氏一番,不過她也很清楚這陣子四爺也常在莊子上。

 到時候沒得惹惱了四爺到時候還是她鬧個沒臉。

 於是福晉最後還是作罷了。

 不過是端午的一次晚膳安排罷了——又算得了什麼呢。

 真正論起來,莊子上的武格格估計比她還着急一些吧。

 福晉確實嫌李氏有寵愛又貪圖權勢——只是她更清楚,眼下有喜的武格格才是她的心頭大患。

 她倒不急着出手,不如讓她們在莊子上先鬥着,真要鬧出了什麼她這個福晉再出面還能裝一回嫡福晉的賢明大度。

 不過福晉在府裏的這些日子她也並沒有閒着。

 她知道四爺的孝心,也記着前幾回德妃隱射她無事不登三寶殿。

 於是這些日子便時常往宮中去陪着德妃。

 去的次數多了,德妃倒是對她和從前她和四爺剛大婚時的溫和態度差不多。

 福晉也並不表露什麼,只是隔兩日便進宮去陪着德妃,德妃問起時便說左右她在府裏也空閒,不如進宮來多陪陪額娘。

 自然也有暗示德妃四爺在莊子上住了許久的意思。

 只是德妃前些日子才得了自家老四叫人從莊子上送來的東西,這會兒殿內那白地青花瓷敞口圓肚的瓷碗裏還盛放着碗蓮和荷葉呢。

 荷葉自然是莊子上老四叫人送來的,碗蓮倒是宮裏精心養出來的。

 德妃便指了指碗蓮:“那碗蓮甚好,濯清漣而不妖,悅目賞心。到底是老四用心。”

 福晉便順着話說:“爺在府裏時便時常唸叨着額娘呢。”她說話時咬重了“在府裏”這幾個字的音節,像是刻意強調着什麼。

 德妃這些日子對福晉的改觀倒是又消了些。

 她還是清楚自己這個兒子的脾氣的,真要開口讓老四從莊子上搬回府裏,老四大抵也不會反對。

 只是那樣德妃也很清楚這樣只會讓老四和她的母子之情更淡。

 兒媳還是兒子,德妃還沒糊塗到分不清的時候。

 她其實也樂得看見自己這個兒子過的更舒心一些。

 於是對於福晉便更加冷淡一些。

 ——

 而遠在南巡路途中的萬歲爺也收到了來自京城中快馬加鞭的信。

 萬歲爺看見那句“太子爺與四爺兄弟端午同醉,次日太子爺在莊子上與四爺踏馬而行,四爺騎射略欠,太子爺放緩同行。”臉上不由帶着欣慰的笑。

 “保成是個好孩子,老四也是。”

 人到中年,這會兒萬歲爺自然也懷念起他幼時和親王福全的兄弟情深來。

 萬歲爺八歲執政,兄弟之間沒有那樣多的勾心鬥角,他本人也是十分樂於看見自己的兒子兄弟情深的。

 只是到底是兄弟情深,還是結黨營私,萬歲爺還是看得清楚的。

 萬歲爺半晌沒說話,不知是想到了直郡王還是八爺還是如今時常在跟前的三爺。

 “十六還病着嗎?”萬歲爺叫人把信收起來之後又問起旁的。

 “原以爲只是水土不服,只是太醫說着病似乎是愈發厲害了。”梁九功知道萬歲爺這兩日正憂心着這個呢。

 十五阿哥和十六阿哥的生母都是密嬪王氏,這次南巡萬歲爺把兩位阿哥都帶上,便足以見萬歲爺的寵愛。

 十五阿哥才五歲,十六阿哥也才三歲多。

 阿哥們年歲小身子弱是難免的,只是這兩位阿哥都是幼子,萬歲爺如今難免更惦記一些。

 “叫太醫都仔細些——這幾日先停一停,朕正好沿途察看察看。”

 梁九功應下了,見萬歲爺這些日子似乎忘了一樁事便低聲道:“眼見着似乎就是七爺大婚的日子了,萬歲爺從前說讓太子爺盯着,只是聖旨還沒擬定——”

 萬歲爺還真忘了這樁事,他又默了默:“叫老四和保成一起盯着吧,老四辦事朕放心。到底是朕虧待了老七,等老七大婚那日,再從朕的私庫裏挑一些好的,給老七的大婚添禮。朕雖然不在京中,卻也不能怠慢了此事。”

 梁九功應是。

 ——

 七爺的婚事在五月二十八,算起來也就只有二十來日。

 康熙爺的聖旨傳回京城的時候也已經是五月十二了。

 四爺得了消息,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他是真怕皇阿瑪忘了這麼一出。

 只是對於皇阿瑪聖旨中讓他和太子爺一起協理,四爺倒是頭一回明白了上回端午時她安排小格格時小格格那時埋怨的眼神。

 這節骨眼,可真夠遭罪的。

 果然,隔日四爺從戶部出來的時候碰到直郡王,直郡王看見他也是沒個好臉色。

 四爺倒是不在意,只是不卑不亢地喊了一聲“大哥”。

https://palace-book.com/ 聖殿小說

 只是七爺的婚期將近時,四爺又收到十三傳回來的信,信中說十六得了急病,聖駕不得不停留在了永安。

 四爺隱隱感到有些不安,似乎從薄薄的一張紙裏看到了風雨欲來風滿樓。

 不過所幸在五月二十八這日老七的婚事還算順利的完成了,加上當日有皇阿瑪親賜下的流水一般的添禮,席間原本因爲皇阿瑪不在京中而有些敷衍的朝臣終歸沒有太過放肆。

 只是隔天便有從江南傳來的急詔,讓太子爺速速馳驛前去聖駕前。

 無人得知究竟發生了什麼,只是太子爺倒是不慌忙不忙地簡單收拾了行李便南下去了。

 他自然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不就是老十六暴斃,然後那個蠢貨老三污衊是他這個太子爺禍害幼弟。

 而皇阿瑪直接被氣的病倒。

 老三拿出的那些所謂的證據簡直是可笑。

 太子爺早就準備好了迎接這一切,離開京城之時甚至沒有絲毫的慌亂。

 四爺來相送時太子爺還能笑着拍拍四爺的肩:“等孤回來,咱們兄弟倆再一起喝酒,到時候說不定還能趕上中秋。”

 四爺回到莊子上時心情都有些悶悶地,他隱隱猜出是和病重的十六阿哥有關。

 十六阿哥的母妃王氏生產十五阿哥之後隔年便生產了十六,十六阿哥出生便和府裏的大格格一般,帶有不足之症。

 這回皇阿瑪帶十六阿哥去南巡其實就有些沒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