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隨禮

發佈時間: 2025-03-27 18:12:00
A+ A- 關燈 聽書

 “是嗎?”胡郎中摸着他下巴的鬍鬚,思索了片刻,才問:“荷丫頭,你確定,我們只送金創藥,沒送別的?”

 “沒。”姜荷面上鎮定的回答着,心底卻發虛。

 胡郎中的視線落在姜荷的臉上,姜荷眼神清正,想:她這是做好事,那顆回魂丹雖然有些衝動,但,只要能救人一命,爲何不可?

 雖然不知道爲什麼醫術高明的師父會在她們這小村子裏成爲赤腳郎中,但她覺得,多結識一些善緣,總不會有錯的,她總覺得乾孃也是有大故事的人,戚二舅更不是普通的人家。

 “這百年人蔘,可是好東西,還給戚二爺。”胡郎中將人蔘單獨挑了出來,其它的藥材,有些雖然珍貴,但和人蔘相比,又不足爲道。

 “好。”姜荷也沒勸,利索的帶着人蔘就去戚家了。

 “小荷,你來晚了,你二舅已經去府城了。”戚六娘看着盒子裏的百年人蔘,重新盒上蓋子,說:“小荷,那回魂丹如此珍貴,一顆百年人蔘,也只能聊表心意,你和你師父說,請他一定要收下。”

 戚六娘斂容正色,這是她和戚文楠商量好的,人家連回魂丹這樣的救命之藥都拿出來了,區區一顆百年人蔘,算不得什麼。

 “小荷,你可知回魂丹的珍貴?”戚六娘摸了摸姜荷的頭髮,滿目慈愛的看着她,說:“六月初一,我打算去南無寺上香,你可隨我一起?”

 “上香?”姜荷活了兩輩子,還沒去過寺院呢。

 “對,我的經書抄的差不多了,正好送到寺廟去,怎麼,你不願意去?”戚六娘看她快皺在一起的五官,期待的看向姜荷,說:“乾孃從前一直都是一個人去的。”

 “去,我陪乾孃一起去。”姜荷最是心軟了。

 ……

 回到家裏,姜荷就將人蔘給了胡郎中說:“師父,乾孃說,您送邊軍戰士們的藥,十根人蔘都比不上!”

 胡郎中也沒推辭,將藥接下後,便查看姜荷寫的大字,她背的藥草差不多了,胡郎中便開始教她藥性賦。

 姜荷每天在胡郎中這裏呆的兩個時辰,總是忙碌的。

 晌午,姜荷給胡郎中做一頓飯,再回自己家,下午則是窩在家裏繼續精進她的刺繡手藝,古代的刺繡和後世的刺繡,還是有所區別的。

 “松哥,我今天碰到姜花嫂子了。”方翠英一邊在廚房忙碌,一邊隔着牆和正在劈柴的姜松聊天,說:“今天姜花嫂子問我們養這麼多鴨子,能賣得出去嗎?”

 “十里香酒樓一直都在四處找鴨子,怎麼可能賣不出去?”姜鬆手上的斧頭一擡,輕鬆就將柴劈成了兩半,他擡手擦了一下額頭上的汗珠,說:“我現在就盼着鴨子能快點長大,好早點賣錢。”

 “那,姜花嫂子他們要是也養鴨子呢?”方翠英從廚房探出一個腦袋。

 “應該也要吧?不都是鴨子?”姜松回答完之後,就停了下來,說:“養鴨子,除了買小鴨子的錢,剩下的就是讓它自由生長,最多,買點秕穀子,也不花什麼錢,這麼一算,養鴨子還挺划算?”

 “爹,那肯定是划算的。”姜蘭牽着姜秋從外頭進來,姜蘭平日裏就把家,裏裏外外的打掃,挖地龍養鴨子,順便帶姜秋。

 現在的姜秋,只要牽着他一隻手,就能到處跑了。

 姜荷爲了讓姐姐不那麼累,特別縫製了一條長帶子,長帶子很寬,可以把姜秋半個身子都包住,姜蘭只需要牽着另一頭就行,類似後世的學步帶,這樣省力。

 “小荷。”姜松楊聲響起。

 姜荷立即應聲,說:“爹,什麼事?”

 “小荷,你問問連少爺,他是不是要很多很多鴨子,如果村子裏都養鴨子,是不是也是一條掙錢的路子?”姜松看向姜荷詢問着。

 他話音方落,姜松又改口道:“不行,明兒個我去縣裏問連少爺。”

 “爹,連少爺去府城了。”姜荷提醒着,上回碰上連成柏的時候,正是他去府城的時候,聽說脆皮烤鴨賣得特別好。

 “難道還沒回來?”姜松暗自估摸着日子,這都過去大半個月了。

 “爹,娘,六月初一,我要跟乾孃去南無寺上香,你們去嗎?”姜荷在吃飯的時候,詢問着。

 “不去。”姜松搖頭說:“我要去看田裏長草沒,還要多挖點地龍餵鴨子,砍柴,哪有空去上香。”

 “我也不去。”方翠英說:“菜園子裏事多,我得趁着天氣好,多幹點活。”

 眼看着天熱了,菜園子裏,黃瓜長得都特別好,不僅是黃瓜,還有南瓜也長大了,茄子和毛豆,都長得特別的好,就是姜花嫂子她們都誇她的菜種的好,現在家裏是一點都不缺蔬菜吃了。

 “別看我,我不喜歡去寺廟,還不如帶小秋去玩呢。”姜蘭拒絕的十分乾脆,一則她本來就不喜歡去寺廟,二則,那是小荷的乾孃,小荷的乾孃待她好,是看在小荷的面子上,她還是不去湊熱鬧的,省得小荷乾孃心底不高興,連累了小荷。

 “那行吧,我去寺廟裏給你們都求個平安符。”

 姜荷還是很期待的,兩輩子,第一次去寺廟呢,不知道這南無寺怎麼樣。

 “對了,下月初三是你表嫂進門的日子,到時候我們早點去你外公家。”方翠英最近都在菜園子裏忙,特意空出初三那天的時間,就爲了去孃家看外甥成親呢。

 水口村很窮,想要娶媳婦特別的難,別說方家幾個小子沒娶,就是其它幾家,都有不少小子,着急娶媳婦呢。

 如今,方興來娶媳婦,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https://palace-book.com/ 聖殿小說

 “娘,我們隨多少錢?”姜荷好奇的問。

 方翠英的視線落在姜松的身上。

 姜松沒有因爲女兒小就不說話,而是道:“如今,孃家成親,大多隨禮二十文,少的也有,多的也有,我琢磨着我們隨三十文。”幸好方興來就方翠英這麼一個姑姑,要是多幾個姑姑,要考慮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