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張居齡才坐下吃了幾口, 顧景然的小厮飛石就敲門進來了, 拱手行禮:「姑老爺,大爺請您過去一起用膳。」
張居齡一楞,他自入職顧景然還是第一次找他, 就多問了一句:「有說……找我爲了什麽事情嗎?」
飛石搖搖頭:「奴才不知。」
張居齡放下筷子, 起身跟著飛石往正廳方向的廡房走。
飛石笑著解釋:「大爺尋常時就在這裡休息,有時候也會請翰林院的大人一起閒聊、喝酒……」
廡房內沒有典簿廳的莊嚴, 布置的也很簡單。分裡屋和外屋,中間是用木板墻隔開的。外屋設了長書案, 白玉九枝燈, 博古架。槅窗開著, 能看到院中的翠竹,枝幹遒勁。
顧景然和徐勵正在說話, 看到他過來了,右手一伸,「夙之,坐。」
張居齡道了謝,坐在下首靠右的圈椅上。
飛石給三人都滿上酒,才退去了外面守著。
「夙之,我要給你介紹一人。」顧景然儒雅的臉上都是笑容,指了指徐勵:「徐學士——才智過人, 心胸寬廣。」
張居齡起身拱手:「徐學士。」
徐勵擺手, 「顧大人, 你如此稱贊, 下官承受不起。」又和張居齡說:「同在一處辦差,就是同僚。咱們之間不用客氣,趕緊坐下。」他身穿青袍官服,三十左右歲的年紀,中等偏瘦的身材,面容白晰,頤寬目朗。
張居齡淡淡一笑,「早聞徐大人盛名,翰林院一見,實屬有幸。」徐勵的經歷比較傳奇,他本是二甲進士出身,考了館選進來的。因上奏了一篇《論當今時政之弊端》,首指內宗藩之財用大匱,外邊備未修。被嚴良發覺,很是賞識,破格從庶吉士提拔至侍讀學士。
楊若有一次和他說起徐勵,語氣裡都是羡慕。不過,他的那篇《論當今時政之弊端》楊若也很賞識。
「張大人客氣了。」
徐勵言談優雅:「……以後還請多多指教。」裕王府家宴那天,他也參加了。新科狀元郎同時被裕王爺和淩王爺拉攏,風頭一時無兩。他身後又有顧家作靠山。是炙手可熱的人物。」
「你們還謙虛上了。」顧景然舉起酒杯,「既然今天在我這裡相聚了,就一起喝一個。」
倆人笑著應「是」,和顧景然碰杯。
「徐大人,夙之是我的侄女婿,他在你手下幹活,你要多費些心。」顧景然給徐勵滿了一盞酒,又說:「他這個人年輕,有哪裡做的不對了,你該批評儘管批評。」翰林院裡,除了調去刑部的楊若,徐勵就是一能人。假以時日,必成大器。張居齡他日若是能受到徐勵助力,青雲路會更順暢。
張居齡心頭一動,顧景然這是在幫他在翰林院站穩脚跟了。
「顧大人言重了。」徐勵笑著開口:「張大人的殿試文章我也拜讀過,精彩絕倫,大家互相幫助就好。」顧景然什麽心思,再好猜不過了。他心裡却是願意的,和張居齡搭上綫,就等於和顧家搭上了。
「……徐大人抬舉。」
張居齡見顧景然的酒杯空了,主動拎酒壺給滿上。
喝酒是人與人打交道最好的開頭方式,三杯酒下肚,話就多起來,舉止也開始親切。不管彼此熟悉或陌生,在酒桌上,三分情面還是留著的。
等三人喝完了一酒壺的酒,徐勵就喊張居齡夙之了。
天氣到下午的時候,刮起了大風,太陽雖然還在,溫度却降了不少。
酉時左右,張居齡處理完手頭的事情,出了翰林院往家走。
他在千步廊遇到了楊若。
楊若穿著綉白鷳的青袍補子,戴三梁朝冠,桃花眸裡暗炙一片。張居齡走近了,還能聞到他身上若有若無的血腥氣。
楊若笑著說:「好巧……沒有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你?」他習慣性去攬張居齡的肩膀,整個人的重量都壓在了張居齡的身上,像沒骨頭的人一樣。
「巧嗎?」張居齡回頭看了眼翰林院的位置,「翰林院離刑部也就隔了個千步廊吧……就算我步行過去,頂多也就半柱香的時間。」
楊若嘆息一聲,站定,環顧四周一圈:「是嗎?我都沒注意過……」
張居齡沒理楊若的話,問道:「你在刑部做什麽了?」楊若的袖口處沾了血迹,他搭自己肩膀的時候就發現了。
「嗯?」
楊若沒聽明白張居齡話裡的意思。
https://palace-book.com/ 聖殿小說
張居齡指了指血迹。
楊若乾笑一聲,站立了身體,「福建一帶出了販賣私鹽的事情……朝中有官員牽扯其中,我久審不下,就用了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