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別來沾邊了

發佈時間: 2025-01-15 20:00:54
A+ A- 關燈 聽書

 戲臺之上,只有四郎樣貌未變,其他人都彷彿物是人非,那位王妃已經不在,生嫡子之時難產而亡,臨死之際請求四郎多多照顧她的妹妹。

 宜修穿着之前她姐姐穿的衣服高作其上,聽着耳邊丫鬟說着新人入府,“四郎啊四郎,姐姐害死我兒,你卻讓我照顧孕中的姐姐,姐妹情深?那你和你六弟不是同母嗎?何來爭搶一說!呵呵……”

 一旁丫鬟上前,場景慢慢轉換……

 是甄嬛翩翩而來,在那小林中拿着笛子,與四郎偶遇,卻誤以爲是他人,相談甚歡,甚至還約了翌日再見。

 翌日一雨,加上齊妃見四郎,陰錯陽差讓甄嬛和四郎各自等待後都未曾見面,雙雙感染風寒。

 在多日後,四郎和甄嬛誤會解除,開始甄嬛的盛寵,宜修自是看不慣,所以推了其他人承寵,甄嬛心中苦澀在宴會上離席在一處角落,與四郎當初假扮名字的那位王爺相談甚歡,甚至多日如此,黑夜下孤男寡女打着知己旗號談天說地。

 而其他有美貌之人在四郎處承寵,甄嬛說出那句名言:“以色侍人,能得幾時好。”

 春去秋來,甄嬛有孕後被宜修設計小產,誤以爲是那位寵妾設計,想要四郎處死,可惜那寵妾孃家手握重兵,四郎還要用到她的孃家,所以不曾處置,兩人不歡而散,甄嬛冷了心。

 在失寵後,王府內看菜下碟,甄嬛受辱後有了復寵的動力,於是訓了那位知己王爺求蝴蝶復寵,一時甄嬛復寵,無人能擋,也在此之時甄嬛隨着四郎登基,設計那位寵妾孃家謀反,自此寵妾消失,後宮唯有一寵妾那便是甄嬛。

 文瑤沒有按照前世看到的甄嬛傳所寫,畢竟她也不記得全部,甚至原着和影視劇她也沒看過,至於爲何清楚甄嬛傳,那是因爲小視頻和同人小說!

 《朝如此環》改編的不多,但是這後面改編的不少,但也大差不差,文瑤對此很滿意。

 【哈哈哈哈哈……打着知己的名號紅杏出牆,寒梅孤傲,甄嬛自負有才看不起其他人,實則她自己便是以色侍人,那張臉救了她多次,不過也不知道大家看過後是什麼想法,這些阿哥們不會就喜歡甄嬛和柔則這款吧?】文瑤說着還往四貝勒那邊看了好幾眼,其中還瞄了好幾眼五貝勒!

 宜妃眼皮跳了跳,看了看自家胤祺,別說文瑤看胤祺,她也忍不住看看自家兒子,雖然和自家兒子不相符,自家兒子也不喜歡柔則和甄嬛這款,他喜歡無腦的!

https://palace-book.com/ 聖殿小說

 康熙眉頭緊蹙,“兄弟可以隨意進入自家兄長後院?”這後世的話本也太亂來,這是寫老四,那老四也得欺辱成什麼樣?

 康熙都忍不住同情可憐自家老四了,實在是讓人不得不可憐。

 “以色侍人能得幾時好?呵,這話說得,若沒有色,誰願意看呢!”八福晉輕笑一聲,想到戲中甄嬛那句話,沒忍住恥笑一聲,這可真是笑掉她大牙了!

 看看在座的哪一位是醜的?就算是普通宗室的福晉沒一個醜的!

 只是有的漂亮些,有的端莊些罷了,甚至後院那些漂亮的至少在被爺們看見時候,至少能得寵一段時間!

 “八福晉說的不錯,這戲劇中的甄嬛何嘗不是以色侍人,卻端坐高高在上姿態瞧不起其他妾室,實則她自己也是以色侍人的妾室,在承寵第一日卻想要做四郎王妃,這着實也有些大膽,”簡親王世子妃瓜爾佳氏笑着看向八福晉說出自己想法。

 惠順老太君也看的入迷,聞言嘆了口氣,“未做阿瑪前,都怨其阿瑪爲何讓其嫡庶之間和睦相處,做了阿瑪後,反而要求自己孩子不要顧及嫡庶,都是親兄弟姐妹。”

 惠順老太君說完看向文瑤,“九福晉這裏可是這個意思?”

 文瑤點頭,“老太君慧眼,其實也是聽到閨中密友說起來,其家中夫君呵斥其所生女兒爲何與另外姨娘所生之女不合,夫君偏寵那位姨娘,所以不管是不是我姐妹所生女兒的錯,都將錯歸結在於姐妹不合上,偏寵另外姨娘所生女兒,便想到了以前聽到過的此據,宜修和柔則同爲齊家女,宜修爲庶女,阿瑪不疼額娘早死,其嫡母善妒把控後宅,謀害子嗣卻依舊活的好好的,暗中磋磨宜修,唯一對她稍微好一些的姐姐最後奪了她夫君,還道貌岸然。”

 “四郎與其他兄弟也是如此,不同母卻也被要求必須兄弟和睦,普通人家都會爭奪家產,更何況還是……”文瑤後面的話沒說,笑了笑,“那甄嬛是另一種柔則,柔則不管如何最後也都有家族,甄嬛的個性妄圖一生一世一雙人,君若無情我便休,表面上心有家族,其實並沒有多少。”

 “瑤瑤說的不錯,宜修也是如此,一心愛慕那四郎,後親生子死了,就不顧一切報復後宅其他女子,爺沒看見她報復罪魁禍首四郎,至於家族,她早就恨上了,其實要爺說那樣的家族不要也罷!”胤禟嗤笑一聲,“不過是將宜修當做一個廢棋投鼠忌器後,柔則才是齊家所認的。”

 “九弟說的不錯,”四貝勒此事開口,“不過是妄念更大的,在不斷抉擇之內爲家族牟取最大利益,無可厚非,但同樣的宜修這顆棋子廢了也就罷了,當做償還生養之恩,但不該將她所生之子給廢了,這不是一個大家族會做出來的事。”

 四貝勒很想大吼一句,別再來禍害他了,這裏面四郎絕對不是他!

 後面朝臣中各大家族才敢慢慢開口,都在認同四貝勒的話,也有的在認同文瑤的話,但更多是對文瑤話的沉默,而他們身旁的命婦們和小姐少爺們卻認同文瑤的話頗多。

 康熙沒有說話,只是暗暗看了一眼文瑤,再看向自家保成和其他兒子,他覺得這小九福晉在陰陽他這個皇帝,而且是有證據那種!

 宜妃沉默着,宜修這個名字真的是無緣無故取的?怎麼取宜呢?